心理健康問題使用非藥物與非侵入式治療的趨勢?(二)-來自臨床正念醫師的腦科學研究觀點

藝術療癒科技應用與服務計畫成果_正念的腦科學的研究

Elaine Yang
6 days ago

專題報告一

正念對身心健康的影響_一個臨床醫師的腦科學觀點

台灣臨床正念協會以腦科學的根據,以憂鬱症為例,闡述正念和身體工作如何改善病情。

講者透過以下幾張的腦神經迴路,介紹憂鬱症患者的大腦。

我們的腦神經迴路
憂鬱症的腦會呈現的自我敘述狀態
大腦的 CEN 活性
憂鬱症患者的 CEN 活性低落
憂鬱症患者的前額葉功能下降
憂鬱症患者的 DMN 過度活化

憂鬱症的腦區迴路是很精準和具體的,因此透過一對一的對話,很多道理或許用講的沒用,但經過科學實證,用方法刺激或降低這些腦區迴路,是可以有效打通的。

台灣臨床正念協會帶來正念的研究,包括呼吸空間、正念練習,而「正」就是正在、當下(Ing)的意思,正念就是對當下的覺察。以下是憂鬱症患者的腦:其實憂鬱症不是不知足、不滿足,而是大腦生病了,而因為大腦的腦神經迴路失調,造成的腦內風暴像是對很多事情被認為是想太多,或是負面思考太多,如以下的圖片呈現:

憂鬱症的腦迴路

而正念,就是讓憂鬱症患者知道,當負面情緒來的時候,雖然腦會開啟很多負面迴路,但可以試著旁觀這些情緒,去做別的事,而不是做逃避,或是安撫慣性參考,就好比你把腦中的負面情緒當作詐騙,當詐騙來了,你可以選擇掛電話而不受它影響。
這也就是由讓我們的大腦從行動模式切換到同在模式。與這些情緒同在。

由以上的圖片展示研究八週持續正念療癒,治療憂鬱效果與藥物治療非常接近。但同時,規律的練習也很重要,若沒有重複持續練習正念,兩年後(實驗進行約500天),只剩兩成憂鬱症康復的患者,還沒復發。

語言工作和身體工作的不同:

身心症患者通常有完美主義,左腦、語言區太過活躍,用語言可能沒辦法工作。而透過右腦、空間感、資訊整合有機會開啟其感受。例如練習正念的訓練。

語言是用腦工作,由上往下的方式去帶動你的腦。而身體工作是用往上的方式影響杏仁核。

身體工作用 BOTTOM-UP 的方式整合身體與大腦,重塑心智。

* 忽略•虐待與依附關係不良•都會造成 somatosensory disintegration。
* 創傷經驗會扭曲感官知覺,讓自律神經系統失衡 ,身體也會長期處在警戒,緊繃,僵硬的狀態。
* 心理治療從top-down的路徑,用前額葉的理性思考來調節邊緣系統。
* 身體工作以bottom-up的方式 ,利用周邊神經,腦神經。脊隨與腦幹的輸入,向上影響邊緣系統與大腦皮質 •進而重塑心智。

現代人的身心健康,也必須根據神經科學,利用具有實證墓礎的身體與心智活動,進行大腦保健。

結語:

上一篇介紹了心理健康問題非藥物治療的趨勢,本篇分享了一位臨床醫師的腦科學觀點,帶入到用身體工作與語言治療的不同,這也是藝術療癒結合身體感官可以介入治療的地方,而在後續的文章中,將再延續說明其他在藝術治療結合科技的應用案例。

若有興趣接收身心靈成長相關知識,或參與 Heal Meet 後續活動,請不忘關注 IG: Heal Meet ,最新活動消息將在以下連結公布:

https://user9506.pse.is/55xqsw

--

--

Elaine Yang

半導體業雲端數位轉型產品經理。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技術碩士。曾任職中國美團總部產品經理、微軟亞洲研究院用戶研究員、亞馬遜電商/雲計算商業運營全職實習。關注UI、UX、產品經理、互聯網趨勢,歡迎交流成長!臉書粉專: https://pse.is/RKH42